2025年,北美生活体验

 从去年开始,我每年暑期都会用1-2月的时间到西雅图生活,这是因为去年我在这里的另一个家安顿了下来,于是我在八月上旬来到了西雅图,既是看望亲人,又是体验旅居生活。

今天的主题我会说说最近我在西雅图和温哥华的见闻。

一、入境丝滑
我是在西雅图入境美国的,在8月9日下午大约4:30到达塔科马机场,在走向入境大厅的走廊上就看到远处的雷尼尔山,雷尼尔山与西雅图机场直线距离大约80公里,西雅图的夏天往往晴朗干燥凉爽,空气清新,因此能见度非常高。
西雅图的入境大厅空间大、效率高,以至于公民、绿卡和其他签证都是平行的随机窗口(至少在人数较少的阶段是这样),实现了零排队时间,我这次与两位来一同旅行的亲戚一起入境,他们没有被问到任何问题,直接扫描护照入境,全程可以说是超级丝滑。
这与之前网上说的川普上任后入境被刁难的情况完全不同,可能是网上说法夸张,或者只有遇到麻烦的人会在网上发帖,也可能是我们的经历存在幸存者偏差。

二、气候互补
当我到达美国,出机场后的第一个感觉就是凉快干爽,从动一下就出汗的黏糊糊的夏天到这里来,简直就像换了一个世界...
我会选择西雅图作为美国的家,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这里的气候与我老家南昌非常互补。中国南方在夏季往往炎热潮湿,但这个时候恰恰是西雅图最好的季节。7月和8月,每天平均的温度区间大概就是15-25度,而且绝大多数时间都是晴朗,不像冬季那样连绵的阴雨天。如果在国内最热的阶段来到西雅图,一方面躲开中国最热的时间段,还体验一次西雅图最舒服的季节。
2025年8月16日,西雅图天际线,蓝天白云加上凉爽的海风↑
2025年8月9日 西雅图天气 14-26度

西雅图气候统计数据 其中最热的8月平均每日最低温14度、平均每日最高温25.3度

三、物价体系
从中国到美国,必须接受全新的物价体系,否则很难愉快地消费了。
原则上只要是有人力参与的商品或服务,那么美国的价格和中国相比一定是高得离谱。最典型的是,这次我又经历了一次修车,我发现我的车在之前不知何时前左侧撞到了什么东西导致出现一个凹陷,这个凹陷并不算明显,但我是个有强迫症的人,所以无论如何都要把它修好。
我找到一个报价相对低的body shop,给我的价格是修理1200美元,但这个面和前侧那个面之间的缝隙已经不平整,无法保证恢复原貌;所以如果要100%恢复如初,那么需要更换这个车身件,我问这么大一块车身件很贵吧,得到的回答是原厂车身件600美元(这个价格远低于我的预期),加上喷漆和匀色和安装,总计2000美元。我觉得1200美元都花了,结果还不能恢复如初,那还不如2000把它彻底修好,所以选择了2000美元的这个方案。
这家店我在公众号的往期主题中提过,是大西雅图地区几家官方dealer的指定bodyshop,这些dealer也给客户报价修车,但报价是原价的两倍,因为这些dealer只想卖车赚钱,懒得靠修车身这种费力活赚钱,反正转手一下就能赚到和修车人一样多的钱,一点也不亏...我只能感慨这些dealer和他们的修车工过得真是太舒服了,连业务都要挑剔,连自己不愿做的业务也转手赚一笔。
对于价格变化的观察,正好去年夏天我也在美国,并且其中也有一段时间就是在西雅图,我的感觉是去年和今年相比物价没有涨太多,在商场里能感觉到有上涨的是牛肉,商场外物价上涨最多的是房屋保险。
但美国的物价经历过疫情后的这一波大通胀后,基数已经非常高了,比如我在西雅图一家很普通的中餐馆,20美元一碗牛肉面,虽然分量很足肉很多,但20美元的价格也确实贵;这家店还卖小笼包,一笼10个,一口一个1.2美元。
不过,我从不抱怨这些包含人力的消费价格高,一是虽然很贵,但我偶尔消费一下也没问题;再者我非常明白我的高消费另一面是服务者的高收入,这个社会人人有钱赚才是健康的。面对美国的物价,最重要的是明白它所处的是和中国完全不同的价格体系,然后去适应它。

四、旅游内卷化
西雅图可能是整个美国夏季户外活动资源最丰富的城市,城市周边有三个国家公园 - 雷尼尔山国家公园、奥林匹克国家公园、北瀑布国家公园,但即使是工作日前往都会感觉到人多,美国旅游体验多了一些内卷的感觉。
美国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公园光有年票还不够,还需要提前预约,每天放号有限,最典型的是冰川国家公园;之前西雅图最知名的雷尼尔山国家公园也需要预约,尽管现在预约又下线了,但代价是大多数时候人满为患。
为了防止人太多,我选择了8月12日周二这个工作日前往雷尼尔山,走的是最多人选择的Skyline Loop,这个徒步道的景色丰富且具有代表性,难度适中,当我到达徒步起始点的时候,停车遇到麻烦,最后排队大约十分钟,等到我所在的这一排有人撤了,我才停了进去,当时那种拥挤的情况,十分钟能够找到车位已经让我感觉很幸运了。
这个情况不只在西雅图发生,在加州的朋友告诉我说,不知道怎么现在多了这么多人,洛杉矶热门景点格里菲斯天文台无论什么时候去都很难在山顶停到车,而十多年前我第一次到洛杉矶的时候,随到随停,而且那个时候洛杉矶空气比现在好得多...看来美国旅游,也是能早则尽早。

五、科技行业新常态
西雅图是美国除硅谷外,科技公司和科技从业者数量最多的地方。在西雅图期间,我也见过了三个在这里工作的朋友,其中有两位在亚马逊、一位在微软,亚马逊的人工作都比较忙,微软的那位朋友则是从疫情开始就一直居家办公,但无论他们各自工作节奏是怎样,他们最大的共同点就是都表达了对裁员的担忧,自从2022年以来,科技大厂的裁员就没有停下来。

和裁员相反的是,无论是亚马逊还是微软,这些年的业绩都非常好,股价也表现很好,都在今年创出了新高。

其中在亚马逊的一位朋友告诉我,现在的裁员潮主要是两个原因:
(1)2020年疫情后大放水时期,这些科技公司以超大的力度招聘了太多的员工,但现在发现并不需要这么多人;
(2)AI对于人工的替代效应正在逐步显现,他说他觉得公司似乎就是希望拿裁员省下来的钱去买更多的AI芯片。

这和我们之前的主题:正式爆发了 观点一致,即这几年美国科技行业出现的业绩和就业冰火两重天景象是合理的,这恰恰证明了AI时代已经到来。而我们远在中国大洋彼岸,只要做好自己的资产配置,是可以做到比科技从业者更加受益于科技进步的。


六、美加互动
川普二度上台后,他对加拿大大放厥词,不仅以高关税威胁加拿大,还多次放话要加拿大成为美国的第五十一个州(如今烂尾)。

但这根本无法撼动美国和加拿大两个国家民间交流和经济互动的强大基础,前几天我从西雅图来到温哥华,全程两个半小时,中途经过和平门,这可能是最火热的一个美加过境口,也是我第三次来到这里。
在和平门(以及任何一个美加边境站),往返于美国和加拿大的车辆都非常多,出入境流程也快捷简单,如果你是加拿大公民、美国公民或美国绿卡持有者,那么往返时双方的海关基本上都不会问你什么问题,确认没有带什么违禁品就完成了,无论你是持有哪一国的身份或签证,两边工作人员的态度都很友好。
我后续会在班夫和黄石公园待一些时间,然后去免税州的波特兰购物,最后返回西雅图。后续有机会我还会分享在美国和加拿大期间的见闻。
总体而言,我非常享受这种来去自由的中美生活组合。自从我留学的时候开始,我在中国待久了就想来美国,在美国待久了就想回中国。现在时间比较自由,终于可以让这个想法成真了。


说到这里,近期看到有些朋友在后台问到移民事宜。

目前英美澳加的技术移民越来越难,但新西兰现在反而在“开门迎人”,最快一年不出国门就能全家一步到位拿绿卡。而且新西兰绿卡是全球唯一的“永久回头签”,以后来去自如没有移民监。作为出了名的“躺平福利大国”,生活、教育、医疗、养老都有保障。如果你也在考虑换一种生活方式,可以扫码了解一下,看看自己是否符合申请条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