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知名的投资反向指标
在如今的互联网内容环境里,由于某些众所周知的原因,一些所谓的大V专家可以大放厥词而不受监督、不负责任、不遭惩罚。但好在金融市场铁面无私,我最喜欢市场的一点就是它每天都会用冷酷的数字来刷新行情,并且时刻奖励那些认知正确的投资者,时刻对错误信息和谣言进行打脸。
今天我们看的两个反指都是流量大V,第一个是任泽平。
任泽平可能是当今中国最知名的宏观研究者了,也可能是业务涉及面最广泛的宏观研究者,在宏观研究之外,他还深耕白酒和生发液市场。
在2022年6月,任泽平高调发布观点:当下不投新能源,就像20年前没买房。
现在差不多一年了,我们看看新能源的表现怎么样↓在他明确看好新能源后,新能源板块很快见顶下滑,现在已经跌去一半。
这也说明无论一个公众人物的流量有多大,他的认知水平都可能不如你自己。在中国,做宏观是很无聊的东西,因为这个行业就像其他互联网内容一样,你可以说的话很可能仅仅被限制于某一个方向,顺着这个方向,你造谣无罪,逆着这个方向,你实话也难说...最终宏观研究者会出现非常明显的逆淘汰。
我觉得如果任何一个金融从业者真的对自己的认知有信心,真的对宏观经济和各行各业的理解足够深刻,那就应该自己发个基金产品跑跑净值,这样赚钱效率不是更高吗?
是骡子是马出来遛遛才知道,不敢溜的一定不是好马。
这第二个大V是卢克文,同样在2022年6月,他发布了一则标题为《日本危在旦夕》的主题,大体是说日本经济要完,然后又是一波熟悉的民族主义鸡血煽动读者情绪赚取流量。
差不多一年过去了,日本怎么样了呢?
日本市场表现牛冠全球,日经225直逼三十多年前的历史巅峰水平。巧的是,卢克文发文的2022年6月,正好是这一轮牛市的起点,当时日经225短暂跌至25520点,日经225已经涨到32265点。
市场不断上升的背后,是今年以来日本经济开始走出通缩,生育率开始见底回升、移民净流入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就在日本股市新高的另一面,咱们这里一众(自)媒体仍在输出毫无逻辑的内容。
对于金融门外汉的卢克文来说,强行蹭市场主题并且成为反向指标早已不是第一次。在2020年3月美股熔断期间,他就发文表示:美国崩溃,美国股市的前途看起来十分渺茫。然后发生了什么呢?事实证明他发这篇文章的时间点几乎正好就是美股那波急跌的最低点,之后纳斯达克指数仅仅用了两个多月就创出历史新高,仅仅10个月后的2021年1月,纳斯达克100指数就比他发文时整整翻倍。
![]() |
2020年3月中旬 美国达到熔断后的最低点,出现了难得的投资机会 |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觉得他们为了吸引流量,发布一些安全又引人注意的内容合情合理。
但我认为,如果只是为了讨SB的开心,完全可以在别的对读者实质性伤害较小的领域大放厥词,在自身具有一定流量的同时针对金融市场公开发布没有把握或不负责任的预判是非常危险的。因为真的会有读者按照他们的建议去投资,最后一地鸡毛...
比如任泽平的粉丝有可能在2022年中看到任的建议后重仓新能源,现在投资已经腰斩;又比如卢克文的粉丝也真可能在2020年3月中旬开始做空美股或买入反向ETF,那么这样的投资者到现在死了多少回都数不清了。
拿自己的流量建立在蒸发他人血汗钱的基础上是不负责、不道德的。如果没有这个能力,在其他任何方面发布脑残内容都行,但真心不要涉猎金融领域。毕竟贩卖反智内容已经是坑人大脑,如果再坑一下别人的钱包,良心过得去吗?
互联网应当有记忆,在2020年3月时,一大批自媒体因为美股熔断天天高潮打鸡血,之后仅仅两个月美股创新高,他们就装死,粉丝们也不记得了;
比如2022年2月,他们说俄军1小时42分拿下基辅,现在都快一年半了,脸都被打肿了,粉丝们还是对这些自媒体说的每一句话深信不疑;
又比如去年这会儿,某些自媒体对于共存深恶痛绝,对于哪怕提及共存的其他网友和医生扣上50万的帽子,后来共存了,这些脑残粉很快也把这些博主之前说的话忘在脑后了。
总之你会发现,大部分网民上网看内容图的只是短时间的自我安慰和精神高潮,并不追求获得真实和有价值的信息,更不会去验证和思考,这是当今互联网环境中最大的悲哀。
我们作为读者,也应该更加相信自己的判断,不盲从互联网上任何一个人说的话(包括我,我非常欢迎我的读者与我有不同看法并让我也能从中学习和提高)。
只有依托常识和独立思考,我们才能避免成为无数反向信息的受害者。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