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轮暴涨

这是一篇首发于5年多以前的主题,当时全国楼市仍然火热、很多人还在幻想三年五年再翻一倍,对于市场的警惕声音却少之又少。如今五年过去了,全国大多数城市房价不仅没有翻番,反而已经跌到了2016年的水平。 这几年来,我一直在用数据和论据劝退读者买房,不是因为我看空中国,也不是因为我对这个市场有偏见,只是因为我不愿意看到无数人拿着“六个钱包”付出至少半生的代价冲进一个显而易见的陷阱中去.... 假如在五年前,这则主题能够传播更广一些、假如那些满怀敌意和张口闭口就是立场和正能量的读者能够用理性去思考,那也许在今天面对降薪和裁员、面对各行各业的内卷、面对无法支撑的房贷和不断下跌的房价时,陷入绝境的人会少那么一点点吧。 由于当时发布原文的账号已无法使用,因此在这里重新发布。找回互联网的记忆,温故而知新。 分割线下方为当时的原文,首发于2019年8月初↓ 上周的官方会议不仅再次提及“房住不炒”,还出现了一句我们不曾见过的话: “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经济刺激的手段”。 表达的意思大概是:即使经济有下行压力,也不会刺激楼市。 但是如果仔细想想, 现在不刺激是因为不想刺激?还是因为没法刺激? 我认为后者的权重更大,因为以目前的居民杠杆率、房价租售比、人口趋势、经济基本面来看, 再刺激恐怕不会有效果,反而会大幅增加金融风险,不刺激的确是正确的选择。 经过过去十多年一波又一波的上涨,房子已经是中国人心中最重要的东西,它被赋予的意义早已远超居住本身,中国的房子已经是家庭财富、社会地位、婚姻、教育等各方面的核心要素了。 曾经的暴涨 实际上,中国房价不是平稳上升的,过去十多年的涨幅几乎都集中在一些特别的周期中,过去比较典型的房价暴涨年份有: 2007(各城市同比2006全线上涨50-100%), 2010(各城市同比2009年初几乎全部翻倍), 2013(一线城市同比2012年上涨50%), 2015至今(一二三四线城市先后翻倍或更多)。 2015年后的这一次,是历时最长的一次,房价基数最大的一次,居民杠杆加得最猛的一次,经济基本面完全相反的一次,人口老龄化门前的一次。结论是:很有可能是最后一次。 深圳1994年允许商品房预售以来新房成交均价走势图,从趋势来看,最近这一波是不是有些反常呢? 租金回报率极度不合理 评定一项资产价格是高是低,最重要手段是看估值,比如股票的市盈率、房产的租售比(...